推进沅陵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 沅陵县人艮县政府信息门户网络 m.wzifer.com 上传耗时:2022-12-07 09:17

为了实现沅陵“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机关、园区、企业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汛情,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GDP由2015年的143.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7.26亿元,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家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怀化正在加速推进“两城一区”建设。沅陵历史悠久、文韵醇厚、物产丰富、生态优良,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沅陵历史欠账较多、产业发展不足、返贫压力较大、矛盾困难交织等问题突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机遇和挑战意识,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进沅陵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结合沅陵实际,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着重建设“两高地一中心”,即武陵山片区产业发展高地、武陵山片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次中心。通过五年共同努力,力争实现GDP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5年进入全省40强县(预计2025年湖南40强县GDP门槛为315亿元)。

——建设武陵山片区产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地域大县、资源大县的产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巩固和发展有色金属、水电风电、电子信息、生态茶酒、生态文旅、中药材“六大百亿产业”和粮油作物、林药果蔬、畜禽水产、特产加工、电商物流“五大配套产业”。

——建设武陵山片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推进“政产学研金用”一体化,围绕全县优势产业出台激励政策、实施专项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到2025年,创建省级成果转化及创业孵化载体5家,建设有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5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2.5%,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次中心。抢抓怀化建设湖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契机,按照“通道+枢纽+平台+产业”模式,畅通构建以公路为主体,水运、铁路、航空为辅的对外大交通格局,建好直达怀化、长沙、常德、张家界等地的综合交通网,建设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和东盟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打造多元化开放平台,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加强与通道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融合发展。

二、实施路径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质改造传统产业,稳步提升制造业比重,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到2025年,规模工业产值3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

1.实施两大工程

工业集中区“调区扩区”工程。全力打造“两园两区三平台”,加快完成县城主区、官庄沃溪“两园”调区扩区800公顷以上,全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完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区、货运仓储物流中心和产业聚集发展载体等三大服务平台,拓展工业聚集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加快沅陵(省级)工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工业园城乡仓储冷链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专业化提质改造工程。打造“一主三特”的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水电风电绿色能源、有色循环经济、农产品特色深精加工为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园区引领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省级工业集中区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工业集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2.建设两大基地

建设湖南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链和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光电子、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湖南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向华电子、湖南奇力新、磁电高科、品诺鼎等头部企业,建立企业链长,拉长电子信息产业链,引入终端产品,打造武陵山片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家。

建设五省边区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以金、锑、钨精深加工为主,打造以辰州矿业为龙头的百亿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做优黄金采掘冶炼和产业链延伸。重点支持辰州矿业、西澳矿业、金石锌业等综合技改项目。支持锌采掘加工提质,扶持金石矿产、长青矿业等采掘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升有色循环经济效能。力争到2025年全县黄金产量超过50吨,实现有色金属制造业产值超过200亿。

3.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提升沅陵碣滩茶品质。实施科技兴茶工程,加大研发力度,突出“换挡升级,提质增效”,提升茶产品品质,推出美容、减肥、养生等多样化茶产品。加强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从茶选种、种植、采摘、加工,到包装、营销、宣传等一整套标准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推进茶叶基地建设,优化茶叶加工布局,重点提升官庄、马底驿、北溶、清浪等主产区综合加工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公共品牌立体宣传。推进线上渠道、市场渠道网络建设,支持茶旅融合发展。高科技萃取加工沅陵碣滩茶茶叶。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万亩,培育5家亿元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产量达3万吨,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推动五强溪电站、凤滩电厂等水电灵活性改造和机组调峰。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力发展风能、抽水蓄能等发电项目,推进圣人山风电场二期、华能湖南让家溪风电场(储能)、风力发电战略合作、20万千瓦光伏发电、风电光伏(储能、制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生态化转型。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企业等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把碣滩茶业、沅陵大曲等更多传统制造企业纳入绿色发展轨道。到2025年,创建1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2家湖南省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创建2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产业园区和2项绿色产品,认证2家两型工业企业。

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围绕“一主三特”产业,实施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计划,特别是要引进和培育产业链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和有色金属产业链战略联盟建设,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提升产业链质量。

4.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和提升“一电一茶”两大创新平台。依托新型片式电感及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打造提升以奇力新、向华、旺诠、飞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打造提升以辰投碣滩、沅陵碣滩、干发碣滩、皇妃碣滩为代表的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到2025年,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进入省级前列,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启动1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培育一批专注基础能力提升的企业创新群体。围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产业,制定重点产业链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每个重点产业链培育1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链主企业,培育10家产业链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和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做大做强服务产业

结合沅陵发展实际,重点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医药康养和现代商贸等三大服务业,实施县域服务业“五个一”建设工程,力争建设1条具有一定区域影响的“厚韵多彩沅陵”旅游精品线路,1项常态化举行的文旅节会,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物流聚集区,1家以上五星级酒店,新增1家医养结合的大型康养集团企业。

1.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优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按照差异化和互补型的思路,优化“一路一水一线”空间布局,构建“一中心、三线路、四板块”的发展格局。以县城为中心的“一环二水三区”的城市旅游构架;围绕长吉高速旅游线路、沅澧山水精品旅游线路和沅酉二水水上旅游线路的“三线路”;包含胡家溪、借母溪、辰龙关和五强溪的“四板块”。到2025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

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以龙兴讲寺王阳明心学、以凤凰山文化休闲游为核心的旅游精品;推进火场、桐车坪、窝棚溪等红色遗址遗迹建设,整合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进沅酉二水明溪口、二酉、沅陵镇、五强溪等水上观光休闲项目建设。打通借母溪至张家界旅游通道,把沅陵打造成为张家界“后花园”,形成“张家界看山、沅陵玩水”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辰龙关、北溶碣滩等茶园景观项目建设。艺术改造辰州矿业老旧矿道、井库等场地,打造一批以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精品游和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打造两水三岸风光带、百里画廊、“五馆一中心”、辰龙关黄金茶旅特色产业小镇、辰州古城旅游、龙兴讲寺、城游客集散中心、借母溪游客中心等项目。

打造“厚韵多彩沅陵”文旅品牌。加快景区提质升级,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8个;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个。运用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常态化举办各类品牌旅游节会。加快明溪口镇黑木崖生态度假村、凤滩旅游风情小镇配套设施、白河谷旅游度假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齐眉界国家森林小镇等地布局建设一批具备森林休闲、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重点抓好盘古馨宁康养小镇、借母溪疗养、杜家坪岩湾瀑布群休闲疗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建森林小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3个、森林体验基地7个、森林人家300户,新增森林游步道100公里,把沅陵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旅游目的地。

发展体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加强运动场馆建设及运营模式创新,支持建设一批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运动示范基地。支持中国(沅陵)传统龙舟赛、中国(沅陵)山水运动节等户外徒步、自驾游等品牌体育休闲活动,推进省级水上运动基地建设,打造具有沅陵特色的品牌赛事,以体育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支持健康养老综合服务基地、度假村、老年公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医疗、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到2025年,新增1家医养结合的大型康养集团企业。

3.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积极融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怀化东盟物流产业园,建设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物流聚集区,重点推进茶叶集散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及贸易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全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以增辉物流园为核心,在全县开通农村物流配送专线,连通全县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推动汽车、住房、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等“十大消费”。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现实基础和特色,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带动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的全面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具有沅陵特色的“巩固提升”型乡村振兴。

1.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着力提升茶叶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加快推进茶叶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创建全国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实施“一企一策、一企一品、一企一店”策略,建设8个万亩茶叶专业乡镇,20个千亩茶叶专业村,精心培育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打造两条茶旅线路和50家茶庄园,精心组织“沅陵采茶节”等特色农业节会,推动沅陵优势农产品走出去。

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集农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聚合上中下游完整环节,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卖服务”转变。聚拢全链各类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特”“一乡一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活动。巩固发展优质油茶产业,积极发展林药果蔬产业,探索禁捕退捕新形势下渔业水产新途径。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庄园经济、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

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扩大粮食规模经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优质粮油工程。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围绕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精准落实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广一批绿色高效、农艺农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水稻、旱杂粮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科学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强化减灾补损技术指导服务。

2.全面推进新型乡村建设与治理⠼/span>

加强村庄科学规划管理。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村庄建设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及交通、水利、电力、林业等实施“多规合一”。推动已规划的23个特色村寨续建,打造品牌示范村寨。争创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乡“两违”整治行动,杜绝“两违”增量,消除“两违”存量。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村寨保护,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数字化转型、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有效衔接。抓好提升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配电网工程,推动农村燃气微管网建设,农村通信网络改造升级。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完善“智慧党建”平台。加强农村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交通服务、电讯服务、商贸服务。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社区)干部“凡进必审”“县级联审”制度,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千人计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行接访、约访、代访、驻访、拜访、网访“六访”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3.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突出抓好产业衔接、政策衔接、服务衔接,延续、拓展、提升“五级书记一起抓”“四支队伍集村部”等。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太安社区“四有四安”易地搬迁帮扶模式和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实施乡村人才引进、培养和聚集工程。着力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发展新乡贤队伍,实现乡村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社合一”实现方式。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五年行动,彻底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模式。支持农民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村合作社。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示范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农民参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品牌创建,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引导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到2025年,全县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60%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0家;家庭农场达2000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30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60家。

4.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农村升学、参军、在城镇就业居住、举家迁徙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加快户籍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推进居住证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健全城镇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弘扬乡贤文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教育和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集中开展农村“人情风”整治,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抓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巩固全国文明镇、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等创建成果。倡导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等社会风尚。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宜业宜居等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统筹县城、中心城镇、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的发展,构建“一核(县城)一带(沅水为带)四组团(官庄组团、五强溪—清浪组团、七甲坪组团、筲箕湾—盘古组团)”城镇发展布局,建设以人为核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障的智慧化、数字化、生态化、规范化城镇运行体系。

1.提升县城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品位

优化县城中心城区空间及功能布局。立足中心城区现状基础,推动形成“两水三镇”的生态型山水城多功能城区布局,实现城南、城北、太常和工业园协同发展。利用国、省道改线、城市道路循环对接川渝黔现代建筑群;以“两水三岸”沿江打造地方特色建筑群;建设鸳鸯山、凤凰山等完善城市生态休闲功能;打造龙兴讲寺为亮点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休闲文化旅游。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老城区无缝衔接,到2025年将县城中心城区建设成为30万以上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改善县城中心城区人居环境。重点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美化亮化、城区智慧化管理、滨江道路防洪圈闭合及景观提升等工程,完成S318沅陵县黄草尾至白田落仙绕城线、国道241绕城沅水桥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扩容提质及综合管廊、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未来5年将完成城区近4万户、5000余栋小区老旧房屋分步分批开展提质改造工作,一并解决道路扩展绿化、给排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强弱电线路入地等问题。新建城市公园、生态走廊、微景观等,提升绿地占有率。强化沅酉二水及其支流的综合治理和整体提质,美化两岸景观,争创省级森林城市。

打造县城中心城区高品质生活圈。加快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活社区,加强健身场所、休闲场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逐步完善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智能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体等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网络和数据平台,到2025年建成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色的高品质生活圈。

2.推进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推进重点镇建设。以精美小镇理念推动“四组团”提质改造,着力打造官庄、凉水井、七甲坪、清浪、五强溪等中心镇。推进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和生态保护区移民整体搬迁至集镇,引导地处偏远、规模较小村庄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培育一批重点镇和中心镇,每个镇容纳2—5万左右人口。

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成5座中心水厂的建设和16个乡镇水厂的改造,以县城为中心,统筹23个乡镇建成大水厂大管网,实现城乡并网供水。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县53个点位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并稳定运行,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乡镇逐步普及燃气管网,五个乡镇(凉水井、七甲坪、五强溪、麻溪铺、筲箕湾)建设管道天然气项目。启动长输管线建设项目西气东输管网(泸溪至沅陵段)。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成一批以特色田园乡村、集中安置社区、撤并村(社区)、自然村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区。特色田园乡村着重加强内涵建设;集中安置社区重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化;撤并村(社区)着力推动人合、事合、财合;自然村着力补齐短板、务实推进。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落实15个传统村落的修缮工作。到2025年,在全县培育20个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的重要载体。

(五)着力破解交通瓶颈

完善五纵(张新高速、张沅高速、安张衡铁路、G241国道、S241省道)六横(杭瑞高速、长益吉高速、G319国道、S318省道、沿江北岸公路、沅水航道)路网,构建以公路为主体,水运、铁路、航空为辅的综合交通网。

1.完善综合交通网

打通对外交通“主动脉”。重点争取安张衡铁路、秀吉益高铁过境沅陵并设站;全力做好张沅旅游高速、沅古高速的争取,争取长益吉高速纳入规划并早日开工;全力推进官新、张官、沅辰高速公路建设及配套服务工作。

提升县域主路网。改(扩)建国道G241沅陵凉水井至穿岩孔至溆浦低庄,改建省道S525沅陵明溪口至乌宿、S318二酉至五强溪沅水北岸,新建S313沅陵县黄草尾至白田落仙处公路。

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提质改造七甲坪至桃沅牛车河二级公路;改造重要县乡道、乡镇通三级路与旅游资源产业路300公里;路面维修1200公里;完善路网,提质改造与周边县、市、区连通路786公里;实施渡改桥20座,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全覆盖。

完善水路运输体系。对沅水、酉水航道进行提质改造,实现1000吨级通航标准;建设1个水上应急救援基地,沙金滩、雄福冲2个砂石集散中心,沅陵港兰溪口、洞庭溪2个1000吨级内陆港口和碣滩茶场、陈家滩、明月山、龙兴讲寺4个旅游码头。

发展通用航空。建设运营好沅陵通用航空机场,重点发展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消费型通航业务,构建起贯通的“干线、支线、通用”无障碍串飞航路航线网络。

2.提升公路交通效能

加快车站改扩建。加快推进老旧客运站场的提质改造,提升站场服务品质;新规划建设县级客运公交枢纽站场,对汽车南站进行改扩建,在太常建设二级综合站,在五强溪建设二级汽车站,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在县城增建停车场和停车位,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沅陵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公路管养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60座;实施319国道、楠杜线、S318线公路路面大中修项目200公里;S241线灾毁重建20公里,实施G241、G319线公路配套停车区建设5个;将沅水大桥纳入危桥改造计划。

提升县城交通网络品质。推进绿色公交、智能公交和快速公交服务网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公交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电)车比例达100%;实现万人公交拥有率17标台;500米站点覆盖率,中心城区达100%,建成区达到95%以上。

3.建设智慧交通

加快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路协同发展,分阶段、分区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开展智慧枢纽、智慧路灯等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交通应急组织中心,强化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时期的监测分析、资源调配、防护防控等功能作用。推进智慧港口和智慧机场建设。

实施智慧交通行动计划。推广智慧车牌,强化车辆电子身份认证、实时跟踪和事件溯源,提高车辆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范,统筹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在车站、码头、景区等区域,开展零换乘、自动驾驶游览等交旅融合应用。

(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适应“碳中和”“碳达峰”,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统筹保护与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把沅陵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治理县城扬尘污染、油烟排放、尾气排放,整治乡村秸秆和垃圾随意焚烧行为,确保城区空气优良率95%以上。

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县城与乡镇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工业集中区污水治理工程、城乡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项目。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市政污泥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工矿企业污染整治工程。

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与管理。修复受污染地块,整治舒溪流域生态恢复及环境。推进生态涵养带建设工程。落实“林长制”,推进森林提质。积极申创国家绿色矿山,打造一批绿色矿山示范园区。

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修订《沅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修改《沅陵县较大以上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落实“环保三管三必须”及环境保护的属地责任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综合考核体系。

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能力。落实各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市委污染防治专项巡查交办件,持续开展各类环境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废弃尾矿库监管。扎实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加强环保投诉舆情处置工作。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对“国字号”生态保护区和沅水、五强溪的生态保护工作。利用国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强城区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重点抓好抓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改厕、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加大对沅陵生态环保投入力度。

3.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抓好全县生态资产和生态贡献摸底测算工作,完善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抓好国家重点生态转移支付相关政策研究与汇报工作。落实生态补偿工作和林业碳汇工作。推进绿色小水电项目。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着力推进一批牵引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性改革,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1.深化省级创新型县改革

对接省“七大计划”、市科技创新“五大计划”,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区。着眼“一主三特”产业,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实施新一轮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加大政产学研金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试点示范工程。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试点工程。

2.深入创建“五好园区”

落实湖南省《创建“五好”园区 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湖南(沅陵)台湾工业园,高起点规划园区,申报省级高新园区。抓好调区扩区工作,抓实园区技工贸收入应统尽统工作,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培育和落地工作。高举亩均效益指挥棒,提高园区产出效益。深化园区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激活园区发展活力。全面推行二号公章,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抓好园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作。

3.深入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惠企便民行动。开展企业减负“七个降低”、“六个一律”专项行动。推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母亲式”免费代办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简捷便民行动。实施规范涉企收费专项行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库,动态编制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库。实施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提升工程,人才总量质量双量齐升工程和推进引才用才留才工程。

推进商贸繁荣提质。实施本土品牌建设工程、商贸专业市场建设工程。瞄准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扩大新消费载体和消费商圈。推进电商强基提质和商贸物流拓网增效。

4.强化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拉链招商、亲情招商等工作。落实怀化市相关要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引资,落实重点区域重点人员招商任务,招引现有产业终端制造商。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产业帮扶基金,推进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行动。实施项目招引—落地—达产提速工程。

促进老乡返乡创业。建立沅陵籍企业家信息库,畅通联络渠道。设立老乡回乡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争取老乡返乡设立区域总部。力争每年引进“老乡”企业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八)切实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把沅陵打造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与治理新典范。

1.大力推进稳就业工程

加强就业服务。建立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制度。实施职业教育供需对接工程,建设公共就业实训基地。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优化“双创”扶持政策。实施“双创”融资扶持计划。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省级重点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双创”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沅陵一中、二中、六中、职中等改扩建项目。加快乡村薄弱学校改造。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和支教常态化。完善教师选调和流动制度。实施师资委培和结对帮扶行动。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同城待遇。到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凤凰山、金山等公办幼儿园建设,抓好新建小区规划配套幼儿园建设。推进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改制成公办园。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规范管理民办幼儿园,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实施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普高与职高“双轮驱动”。增加高中学位,激活办学体制,推动普高中职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普高和中职教育融通机制。扩容提质沅陵职中和3所民办中职学校,争取沅陵职中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新建一所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形成一核(县城为核心)、两极(官庄、五强溪两个片区为增长极)、多点(以建制乡镇集镇所在地学校为重要支撑点)、七组团(七个督学责任区组团发展)的发展格局。抓好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办好特殊学校。建设书香沅陵。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实施名师名校引领工程。

3.建设健康沅陵

做好医疗基础保障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质改造工程。城区重点建好县人民医院南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院太常分院)、县男性不孕不育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县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精神病医院选址、县中草药医院项目等。建立健全村级医疗卫生档案。实施特定人群医疗建档和跟踪服务。

加强医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夯实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县卫生健康人才总量达3500人,每个建制村拥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到2025年,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本科生10名,医学大专生100名,全科医生20名;加强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2025年,培养县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0名;加快加强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到2025年,培养中医师带徒15名,培养中医学科学术和临床技术骨干50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2名中医药骨干人才。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卫人员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干预能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老龄医养结合。抓好沅陵县福利院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实现医养融合无缝对接。支持医疗机构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医养中心。

4.提升民生服务现代化水平

坚持“房住不炒”,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提升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实行全面参保计划。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察“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推动全域民生电子认证工程,落实《湖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沅陵大数据服务中心。

5.建设平安沅陵

健全防汛、气象、地质、地震、农业病虫害、空气污染等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灾害风险隐患调查摸底、分析评估、预警发布等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一单四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完善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机制,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能源产供销体系,加强迎峰度夏度冬煤油电气保供。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重点领域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监测工作;牢牢把控意识形态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调研决策、任务部署、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整改落实的工作闭环,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优化工作运行体系,形成相关配套制度和执行方案,确保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出台由县委书记、县长为总召集人,主管副县长为召集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的工作调度机制,专题研究招商、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重大事项,做到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根据本报告内容,进一步清单化、责任化、项目化、工程化,确保每一项任务有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有具体责任人,有完成任务作战图和时间表,有落实到位的实施方案。

(二)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定期邀请专家到沅开展专题培训,让党员干部对沅陵高质量发展了然于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完善绩效考评指标,确定以作为论英雄、以绩效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把考核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调整任免及奖惩的重要指标。完善想事谋事干事容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创新,选拔任用一批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着力提拔一批有干劲的年轻领导干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每年发布一次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需求计划,支持事业单位在所需专业相对集中或专业水平国内领先的高校现场设置考点,招聘紧缺急需或特殊专业人才,每年引进5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给编制、给待遇、给发展平台,优先把优秀高层次人才放在更高更重要领导岗位上。

(三)加强监督落实

要奖罚分明、竞争有序、风清气正,不交成绩就交“帽子”,交好成绩就有“位子”。要加强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等监督部门建设,整合县级监督部门资源和力量,推动监管一体化建设,确保“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编写专题督查报告供县领导参阅,对上级、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委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的事项,实行清单化目录管理,做成一件销号一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调度会、推进会、总结会、反馈会、表彰会,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落实情况及时通报。要尽快开展专项清理,废除对沅陵高质量发展各种阻碍性条款,认真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问题。建立权责匹配的长效落实机制,建设与现代化相匹配的工作信息化平台,做到统一、智慧、融合、便捷、可靠。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或委托第三方评估,重点就任务完成进度、实效等开展评估。要向社会、群众公布最新相关情况,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监督。

(四)加强统筹协作

加强上下贯通联动,鼓励各单位与国、省、市的联系沟通,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出台奖励办法,争取更多更好的上级政策、项目、荣誉落地沅陵。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企业、智库和社会热心人士等服务沅陵高质量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要效益,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争取少花钱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采用PPP、BOT等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县“四大家”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统一行动,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合力。加强县乡村党政机构全面建设,进一步优化各单位部门内部设置,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努力做到管理更加科学、权责更加清晰、运行更加高效、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

各级各有关单位部门应根据本报告意见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备案。